首页 > 专题 >

世界地球日:从“水下荒漠”到“水下森林”,走进“洞庭之心”大通湖

2023-04-23 15:44:32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资料图】

4月20日,工人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内采收水草(无人机照片)。

12.4万亩的大通湖地处洞庭湖腹地,被称作“洞庭之心”。由于无序养殖,它曾一度戴上水质劣V类的“黑帽子”。

2018年,当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探索种养转型,推动临湖精养鱼塘全面退养,实施水草规模化种植。2020年,大通湖水质恢复至Ⅳ类。

治理以来,当地积极发展“水草+”产业,除水草销售外,还养殖与之共生的鱼、虾、蟹类,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目前,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已完成湖内水生植被修复五期工程,面积达6.7万亩。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发展,大通湖重现了“春和景明,一碧万顷”的景象。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下一页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