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和馊主意_世界简讯

2023-06-03 17:56:07 来源:观察网 分享到:

总体来说,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蹭热点的,不过话说回来,不聊热点聊啥呢?尤其最近对经济形势的各种哀叹,这么好的热点也是难有啊。

其实呢,经济这种东西我懂得可真不算多,不然炒股也不会亏得底裤都快没了。但是呢,又要但是,唯独中国总体经济是怎么回事,我还是略懂一二的。

我们的经济发展吗,最喜欢用的就是三驾马车的理论,“贸易,投资,消费”。


(相关资料图)

现在经济形势的凄凉现状,或者某些人爱说的下行周期(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简直脑残),讲穿了就是“贸易,投资,消费”这三匹马都出了问题。

贸易的问题最直观,贸易战加上俄乌战争的大背景,我们原本最重要的美、欧两大贸易伙伴全出了大问题。别看g7会议开的欢,其中大半国家今年经济衰退是必然的了,就算全部衰退也算不上大新闻了。毫不客气的说,我们正在面临一次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假设不是经济危机的话),这种背景下国际贸易订单的减少包括消费降级,我们的对外贸易是肯定不行的。

投资其实也是出了大问题的,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了房地产)以及产业发展政策是最大的特点。很遗憾,基础设施建设或者说房地产暂时已经走到了终点。

其实之前也看到很多房地产和城投债的负面新闻,不过很多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也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最近正好有机会去了一趟某西南省份,去了美丽的某省会城市和某个七八线小山城。其实发展的真是非常非常不错,尤其七八线小山城是惊讶到我了,仅从城市景观来说丝毫不比我居住的某魔都郊区小城市差。

但是问题就来了,这个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发展(或者说城市化水平)好的过了头了。七八线小山城到处是鳞次栉比的高层住宅,这种肉眼可见的房地产泡沫只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定时炸弹,我劝各位千万别对城投债有什么太过乐观的估计。就仅以我在飞机上俯视观察到的,城市中高速沿线的,山城里面逛到的,各种入住率奇差无比以及干脆就烂尾的(某广州即将彻底破产的知名房企),以及大量还在施工的高层住宅建筑(我甚至观察到了刚开始施工的一整个“新城”)。“鬼城”和“鬼小区”如果是肉眼都能直接观察到的,这个泡沫的破灭和最终产生的结果那只能说已经是注定的了,某些人幻想的“软着陆”也只能是幻想罢了……

而伴随着房地产问题的,其实还有基础建设问题。这方面我没有足够的证据或者说论证,但是仅从基本的发展逻辑上来说,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其基础建设水平应该是发展到一个合理的程度,而不是不考虑总体经济效率的一味高速发展。我尤其不欣赏的就是只谈高速和高铁建设的好处,而不计算其建设成本和经营效率。尤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高速和高铁的使用率非常低、运营和维护成本极高。我当然也认同这种建设是要考虑社会公益和长远发展,但是这种考虑本身终究也是要有极限的,尤其是过度脱离当地经济基础和政府财力的建设规划,是会产生大问题的。当然,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远没有房地产严重,甚至不是同一种性质的问题,我也只是顺带扯淡几句罢了。

房地产泡沫的问题,要认真谈的话,那就不是一两篇文章的问题了,出一本书都嫌少。我个人的观点,城市化本身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有诸多好处的,我们自身政治和经济体制也非常契合高速的城市化。而且当年早就选了倚重房地产和城市化加速经济发展这条路,历史已经不存在假设了,谈很多东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今天的房价是过高的。那么多“鬼城”、“鬼小区”就是这种过高的房价以及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带来的,这个结论没什么好争的,假设房价只有当前的一半,这些诸多问题都是不会出现的。错就是错,泡沫就是泡沫,代价就是代价,怎么辩解怎么争论,血淋淋的现实就在那里

回到主题,再来谈消费,中国的消费不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年人均GDP都近9万了,年人均可支配才不到4万,这个和高房价当然是有关的。当然,更主要的是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我们一直就是重投资重建设轻消费的,一整个国家都是一副“延迟享受”的理念。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七八线小山城,高楼大厦一大堆,消费餐饮娱乐却相当匮乏,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物价都低到了一定程度。

照理说,抛开贸易不谈,理论上来说投资和消费应该是齐头并进的,因为消费其实就是需求,而投资就是为了满足需求。但是实际上我们是有不同倾向和不同经济发展策略的,比如自由市场主义者就相信“无形的手”,让市场自行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我理解为“重消费轻投资”,干预手段就是“借债扩张消费,最终资本自然传递到投资建设”。而我们走的是另一条路,我们相信“有形的手”,由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和产业发展,我理解为“重投资轻消费”,干预手段就是“借债扩展投资,先建设后享受加快发展速度”。

这里么就必须谈一谈优劣了,不然显得我屁股太歪。毫无疑问,作为后发国家,要实现最快的发展速度追上发达国家,我们走的路当然是正确的。我们的发展成就也没什么可以质疑的,只是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也都是有其极限的。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投资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你只要拼命无穷无尽地投资下去,终究是会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投资的收益小于成本”这种很自然会发生的事的,而我觉得目前就是这种情况

我们今天的人均GDP其实真的不低了,14亿人口的体量,近9万的人均gdp,已经迈过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那么多的人口,资源有限,区域差异极大,终究是有一些地方难以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除了美国运用金融霸权又连续赶上了互联网和手机高技术发展几个风口,而取得了人均7万美元GDP的这个例外,一般的发达国家也不过是人均3.5万美元也就是24万人民币罢了。

讲真,除非在科技上取得领先全球的新发展,赶上新的“超级风口”,我个人觉得3万美元,也就是21万人民币的人均gdp,对中国来说就已经是天花板了。而讲真,我们目前的基础建设水平是远超过9万人均gdp的水平的,让我来估计的话,起码也是15万左右的水平。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基础建设其实已经接近我们可以建设的上限了。甚至在局部区域,可能已经超过了我们经济发展的长期需要……

而我们的消费呢?年可支配收入不足4万人民币,离上限差的简直远的十万八千里……

所以这个时候呢,我们要再回到主题,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我当然是非常乐观的

观友们可能会奇怪,我扯了半天,把“贸易,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问题说了一大通,各种负面一大堆,是如何最后得出乐观的结论的……

其实么也很简单,我说那么一大堆,就是想说,不看到这些问题,不承认这些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而只有看到这些问题,承认这些问题,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贸易不振的问题严重吗?当然严重!房地产的问题严重吗?当然严重!城投债的问题严重吗?当然严重!

但是这些问题是决定性的吗?不,当然不是决定性的。我们是一个14亿人口的工业大国,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早就已经不是贸易,更从来不是房地产。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前期是人口,现在是人才,加入世界贸易和全球产业链,各种产品畅销全球只是表象罢了。中国真正伟大的地方,是通过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仅仅两代人之间就全面发展进步的制造业和科研能力,在短短40多年之内就开始全面挑战世界的霸主美国。

我们不是某些经济结构单一的国家,全球市场衰退没有国际贸易就会经济崩盘,和欧美做不成生意还有俄罗斯、东盟、中亚、中东、南美,他们给的还是资源和产品,不比美元欧元香吗。贸易结构的调整只是需要时间罢了,我们的产品仍然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在制造业技术上的优势甚至是在逐渐拉大的,我们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还在迅速攀升,我们有个毛可以慌的?

我们更不是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这样人口密集的超级城市化国家,房地产和国家整体经济完全捆绑,房地产崩盘其实就是经济崩盘(你们可以关注韩国的房价)。我们的房价太高是因为本质上没有那个稀缺性,是因为土地其实还很多,房子还能造太多,房地产崩盘也不奇怪啊?崩盘的理由都不一样,哪里能得出经济不行了的结论……而且就是房地产崩了又怎么样吗?我这种家里财产95%以上都是房价且还不太好出手的都不怕(哭死)……

城投债是问题吗?地方债务会爆炸吗?还有什么人民币超发的奇谈怪论……套用一个经济学家的说法,任何本币债讲穿了都是小问题(美债其实也不是美债本身的问题,是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美元霸权衰落、国内大幅通货膨胀的问题),超发货币最多也就是通胀嘛,我们现在通胀低得快通缩了。我们的金融和政府财政健康得很,因为海外流通的人民币根本没有多少,我们的贸易顺差多得吓死人,我们的外债加起来也没多少,国内问题再严重到最后也就是转化为一定的通货膨胀罢了……

讲穿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上,一方面我们现有的经济发展成就已经不错了,我们的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庞大,政府财力也足够雄厚,我们有很多方法继续延续增长势头。另一方面,在科技发展上我们现在可是在和世界霸主美国打科技战的唯一国家,而且其实这场科技战美国是不可能大胜的,因为中国和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绑定的程度太彻底了,美国就算取得单个技术上的优势,也必须通过中国才能转化为经济上的优势,中国很容易通过任何美国取得的科技进步而获益的。而中国却是有可能大胜的,中国一旦在某个技术上领先,就能通过自身制造业和全球市场中的优势地位,把所有竞争者全部干掉……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消费方面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而是一个机遇。从“扩张投资”到“扩张消费”很难吗?简单的很啊,我能出的馊主意都很多……

先从核心的方向性开始做起,“促销费,扩投资”应该变成“增消费,控投资”。

比如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缩小新增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建设规模,要从运营成本和未来收益出发进行合理规划。

比如停止普遍性地城市扩张,要从各地的实际资源禀赋,尤其是产业潜力和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出发,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投入。很多城市该缩小了……

比如限制甚至是取消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自主权,尤其是通过银行信贷高杠杆“赌博式”的投资发展,是时候刹车了。

比如提高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尤其是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方面的报销比例,减小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压力,甚至要提高失业人口的财政保障。

比如应该进一步提高小时工资,尤其是某些号称提高了工资就会死掉的企业,让这些企业消亡或者转移到东南亚好了啊,要那么多贸易顺差有什么用呢?

比如进一步降低个人消费品的税收比例,比如汽车、食品、家电、快速消费品等等。

当然,我出的有些可能真的是馊主意,只是大体上的思路应该不错的,扩张消费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只是过去我们一直特别贪心,总体上是走扩张投资的路子,对扩张消费只是喊喊罢了,不过今年已经公布了嘛,要认真的促进消费了。我个人觉得这次是认真的,而且肯定也是做得到的。

我觉得对于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而言,保持乐观和自信就好了,别动不动被一群水军吓唬住啊,丢脸的

当然,该批评还是要批评,反正我专业骂房价太高十几年了……(这是相对的太高哦,可不是绝对的太高)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