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我觉得更合适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区分怀疑这个词的两种用法”。
(相关资料图)
2、为什么要用“用法”而不用“意义”?因为意义,也就是语义,本质上是内在的,用法从各种语境来看具有开放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怀疑的意思是“心存疑虑”,
3、并停在这里(停在这里!);至于怀疑的用法,涉及到如何解读,解读的结果之一是怀疑有目标状语或结果状语的用法。
4、为什么怀疑后面是状语?回到怀疑的语义是“疑问”,说明它的构词本身就导致了动宾结构的完形,延续成分显然不属于双宾语的后者,所以只能作状语。
5、对实体动宾结构有补充作用怀疑。
6、我怀疑(右)他在家——。我认为他不在家。他在家,这是怀疑活动的目标。
7、我:他在家——。我觉得他在家,他在家,这是我怀疑之后的结论。
8、同样,对于“战败”,我们可以从用法现状中提取其被动用法和使役用法,体现在:
9、中国被美国打得落花流水。
10、中国被美国打败了。
11、另外,比如我们也可以提取出“在食堂吃饭”、“在家里吃饭”的状语用法,但不能说“吃饭”的意思包括“吃进去”和“吃进去”。
12、就像我们不应该把“怀疑”的含义过度扩展为“怀疑”或者“怀疑”。
13、先说这种怀疑的根源。我觉得这和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汉语属于一种意合语言有关,也就是说汉语倾向于用各种省略来表达(从英语的角度来看)。“读了半年书”等各种疏漏,在表述上都可以成立。
14、就是文字本身具有激活语境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怀疑”之所以能那样用,是因为它能够激活一些宽泛的语境,而不是因为怀疑这个词包含了那么多的含义。
15、综上所述,我认为怀疑有两个用途;
16、1.怀疑后面的宾语可以解释为目标/宾语状语,这样解释时可以认为怀疑后面省略了引导状语的介词,如“对”、“于”、“把”。
17、2.怀疑心理活动的结果可以解释为结果状语,这样解释时,可以认为怀疑后面省略了引导状语的介词,如“成”、“左”。
18、总结怀疑说明你心里有疑惑。
19、当你不确定某件事是否真实的时候,你可以说我很关注这件事怀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