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十人九湿,湿气的严重表现已经在人们身体身上普遍存在,例如大便不成型,怕冷,困倦,浑身无力,消化系统不良,身体出现浮肿等症状,这些都是湿气的一种表现。大众的印象中健脾可利湿,但常用了多种方法后,发现没有什么效果,很可能还会加重湿气,这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我从中医的角度诠释一下,为啥健脾未必能够利湿,中医把湿气划分为阴邪,非温不化,指的就是体内如果没有阳气温煦,湿气是无法排出体外,会一直残留在体内,就如一道沟渠,里面存在渗水,没有阳光的直射,沟渠里面的水分会一直源源不断。
可见温阳才是祛湿气的好办法, 肾阳是阳气的根本,而脾的运化水谷、湿邪也离不开脾阳的推动,因此,我们补好肾阳就可以解决了!
今天主要讲的是 明代名医留下的矷山菊, 其中鹿鞭、鹿茸可以补阳,而且专补督脉之阳,督脉乃为一身之脉,而黄精、桑葚、枸杞子以及覆盆子等,可益肾助阳,温阳祛湿,最后在配用陈皮、茯苓、肉桂以及甘草等来唤醒体内的阳气,把湿气给逼出来。纵观全方,不难看出,明代中医留下的矷山菊对于寒湿之邪,久湿不治以及体内阳气不升等症状有较好的作用。
好了,通过讲解祛湿气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麻烦吧,我们要找对身体的症状,通过对症就简单了,生活中如有疑问,可以留言下方,我们下期再见!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