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切开买的芒果后发现里面果肉上都是一个个的小洞,
便在社交平台上问这样的网状芒果还能不能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结果评论区的最高点赞并非在芒果身上,而是一位当了妈的人无意留言:
顺产无侧切,之后下边就是这样的。
话风一转,这张让人头皮发麻的芒果侧切图掀起舆论热潮。
随后,某知名女性科普博主发布了条关于【生育损伤】的视频,
随着点赞越来越多,流量越来越大,大家的口风不再是事件本身。
而是指责博主和开启话端的网友们:又开始制造焦虑。
也有人说,
为什么其它女性都能忍,你们还非要拿出来说一说?
质疑声除了从未体验过生育的异性,还有同性。
两小时顺产无侧切的妈妈们成为道德制高点的标杆,指责为生孩子鬼门关走一遭的女性无病呻吟。
生娃罗生门,产床上的孕妇们也得争个你高我低。
异性同性、家庭社会...当所有人的声音盖过那些因为怀孕备受折磨的女性的心声,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毫无恶意的博主宁愿顶着制造焦虑的帽子,也要一遍遍的去写女性生育时所遇的伤害与困境。
这世界上最不缺无知与没有同理心的懂王。
生育本身就是风险
因顺产无侧切而撕裂的网状伤口,只是生育损伤的其中一项。
残忍的不止这些。
怀孕期间的甲减贫血妊娠期高血糖,肚子上爬满歪歪曲曲的妊娠纹。
生孩子时,裸着下半身被围观的羞耻与生产撕裂的疼痛。
终于熬到了出产房,产后后遗症逐一登台:
子宫下垂、漏尿、产后痔疮、因侧切缝合的伤口被大便、放屁崩裂...
月子期间,女性的尊严也不一定会被保护。
没有奶水,便要遭遇十级社死:护工挤完奶,婆婆接着挤。
不能自主控制的身体更像是一块抹布,被人打开叠起打开叠起。
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上厕所、换洗内裤,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崩坏的情绪。
月子后带娃更要靠自己,不分昼夜的喂奶、哄睡,因睡眠不足打不起的精神头和极速衰老的皮肤。
等过完月子期间走出家门,又要承受来自社会的“母职惩罚”。
苏州,一名女子因请婚假被公司辞退,理由是还得请产假。
没有恢复的体力与精力的分散,成为否定女性的绝佳理由之一。
在高谈女性权益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走不出平视的牢笼。
生育的痛苦与风险,是传说中的猛兽。
没见过的不相信,见过的不敢多回忆几分。
以上说的这些情况,是女性从怀孕到生完孩子要一个人默默承担的所有。
自我身份、身材走形、夫妻关系、社会认可、情绪失控...
这些经历和印记,不是女性生来活该承担,
更不是一句:“女人,都是这样子”就可以掩盖掉的。
消失的生育损伤
“在我怀孕前,从没有人告诉我生产是件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因为每个女生都会经历,让大家觉得怀孕、生娃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事情。”
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意识到生育的风险,因为从前提及的较少,
甚至会默认生育给女性带来的生理及心理上的伤害和改变。
老年人那一辈,知识的有限加上卫生医疗未普及,很多女性都是稀里糊涂的渡过了生育时期。
到老都不知道自己落下一身病。
除了时代资源有限外,还有女性的隐忍。
就像电视剧《亲爱的小孩》里那样,
方一诺总是纵容老公肖路的行为,为他的不负责开脱。
怀孕时,妻子方一诺睡在沙发上,肖路只给她腿上盖了条毛毯。
方一诺在医院里等待生产时,丈夫肖路还琢磨着跟同事对接工作时偷偷放松下。
妈妈本想埋怨肖路,老婆都要进产房了还乱跑,却被方一诺驳回。
结果呢,
方一诺在产床上疼的大汗淋漓,哭天喊地的说疼的不想生了。
肖路却跟同事喝的酩酊大醉,一觉睡到第二天。
妻子豁出去半条命生孩子,肖路丝毫不费力“白得”一孩子。
当一个人默默担下痛苦和事实,另一个就离扛事更远。
前段时间,【老公给自己擦产后恶露】的片段在某短视频平台十分有热度。
有人说羡慕,有人说无法接受。
无法接受的人理由大多都一样:狼狈的一面不想被亲密的人看到。
宁愿自己擦或者让妈妈擦,也不会让自己的另一半亲力亲为。
很多女性担心自己怀孕和生产后身体的变化,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
这是完全能理解的。
但有没有想过,你的坚强其实让对方的理所当然更多了一点。
女性对家庭及母职的牺牲,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可若他人不参与你的痛苦,实际会很难和你难感同身受。
揭开现实
不是制造焦虑
回到文章的最开始,
不知道那些说科普博主在传递焦虑的人,有没有想过,
生育的损伤其实很多媒体平台都已经写过好几遍,
可但凡有此类相关的事件出现,依旧是话题榜单的热门。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还不够。
仍有许多人认为只要不撕裂不缝针,孕妇的身体就不会有任何的改变或损害。
无论是从产妇的付出,还是从未婚女性了解生育真相的角度,
不揭露事实,其实是种隐藏的不公平。
有网友说,在妈妈那辈人的生育观里,女性是没有自主生育权的。
周围的人还会刻意夸大生孩子的好处,弱化生育带来的危害。
有些还不想生孩子的女性就这样被“骗着”生了孩子。
之所以会被说焦虑,是因为生育的损害不同于其它,
它的副作用是直接的、有攻击性的、波及面广的,可怕程度往往超出预期想象。
恐惧的不确定让人焦虑。
再加上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孕期遇到的状况就不同。
比如那些超快顺产无侧切的人,总觉得顺转剖、打各种针的经历是危言耸听。
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去找到合适自己的。
未知的不确定让人焦虑。
在歌颂生育伟大的同时,不如面对现实,去看看产房里那些女性真实的状况的是什么样子。
科普是让没有经历过的人,直面现实,评估自我,节约成本。
而不是博取眼球,制造恐慌。
写这篇文章时,偶然看到一位妈妈在生完孩子后的真实感受:
生娃对于女性来讲,不是战争,是屠杀。
没有任何反抗的力量,只能默默承受。
在每一次炮火来临的时候,看看点亮的夜,握紧身边的小手,希望一切天亮就好。
我想,坚持生育损伤的科普,也是对这些在产后过得暂时不太快乐的妈妈一个安慰。
让她们不好意思表达出来的话、难以展示的伤口,换一种方式让大家知道。
让社会、旁人都更加理解她们。
而不是在陷入无尽的黑夜时,只能面对自己一个人。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